星期四, 10月 30, 2008

金融海嘯的成因


1.信貸評級機構


以往借貸需要有抵押品,如今信貸評級機構給投資公司評分,這些投資公司可以不需抵押,只憑信用就借到錢。記得嗎,雷曼的美房貸抵押債券的評級可是AAA。


2.衍生工具


Accumulator, 俗名為"I Kill you later"。事實上,除了accumulator  之外,還有許多有槓桿的衍生工具。帳面估計,全球衍生投資工具的巿場總值為516兆美元,差不多是全球生產總值的10倍。是誰建立這些衍生工具呢?是對沖基金。最近幾天的大跌及大升巿,據聞又是對沖基金的傑作。有人還記得1995年霸菱事件嗎?一間銀行居然因為神奇小子李森投機衍生工具而倒閉,1998年對沖基金LTCM幾乎令全球金融巿場崩潰。


3.風險轉移工具


信用違約交換 (Credit default Swap,簡稱CDS),最近成為一個熱門名詞。CDS發展至今不足十年,全球的CDS契約名目金額已高達62兆美元,厲害吧?而美國國債是10億兆,早前的救巿資金是7000億,即是0.7兆。


究竟CDS是甚麼東東?它是一種風險轉移的衍生性金融商品。合約買方(主要是銀行或保險商)因持有高風險債券或授信,會向賣方(債券或授信保險商)定期支付固定成本,換取信貸保護。賣方在獲得固定收益後,有責任在債券或授信發生違約事件時,支付賣方因事件所造成的損失。


美國政府鼓勵美國人買房子,買不起房子的人也能夠買到房住,買得起房子的人也可以將房子抵押,再買多一套房投資。由於房價不斷上升,美國人掙到錢還給銀行利息,而銀行及保險公司也可以將風險包裝成產品賣給其他銀行掙錢。由於這些風險變成合約由第三者承保,而第三者又可能將風險包裝由第四者承保.... 一環扣一環地。房價持續上升時,每個人都享受者投資的成果,可是一旦違約的人多了,直到損失大得承受不了,唯一的路就是破產。


這個世界有蜜糖自然會有蜜蜂飛過來,完美的包裝令人以為這些是必攢的東西,再向全世界推銷。到底這些風險承擔合約在全球的滲透力有多大?給大家一個參考,工商銀行和建設銀行分別持有1,518億及1,914億美元的雷曼債券。


....


最近見到有人提及美國的次按2號,信用咭危機。似乎不少人等著次按2號的爆發,可是次按1號似乎還未解決喎。這個世界,從此開始多事了。


星期二, 10月 28, 2008

錢究竟去了哪?


今天有人問我,現在幾乎個個人都輸錢,各國家的政府都要不斷地放錢進去,有人輸必然有人贏,究竟錢去了哪里呢?


如果有一筆現金,這筆錢可能去到甲君手中,也可能去到乙君手中,無論去到甲或者乙,又或者是第三者手中,錢的總數是不變的。


可是,我們忘記了除了現金外,還有按揭與借貸這麼一回事,而且現今社會除了按揭與借貸外,還多了更多包含槓桿的衍生工具。銀行的儲備現金可能僅是百分之二十左右,他們對外借貸或投資的金錢有可能向其他銀行借出來的。甲君向銀行A按揭買了層樓,而銀行A拿著甲君的按揭再向銀行C借錢,銀行C也可以再向銀行D借錢。此外,甲君又可以用他的樓做二按或者三按,這樣甲君除了樓外,又有現金可花,這筆錢可以用來消費,也可以用來再投資。


原先只是一層樓,但這層樓所交易出來的東西,卻好像是無限大似的。若果銀行與銀行間的交易除了利息外,還有了摃捍,那麼輸或贏,並非一倍那麼簡單,可能是幾倍或以上了。


為甚麼股巿會升,因為大家都爭著買股票,而銀行或投資公司也不斷地借貸去買股票,這些錢,並非真正的錢組成,而是一張又一張的合約所構建而成。五個樽蓋十個樽,很快變成三個樽蓋十個樽,又再變成兩個樽蓋十個樽...... 當蓋無可蓋時,只能選擇破產一途,那些合約沒有了,帳面上的錢變成了廢紙。


再回去故事的起首,若甲君無法供這層樓的話,銀行的損失不僅是按揭的錢,還有以這份按揭做擔保的其他借貸。在這件事情當中,牽涉的不僅是銀行A,還包括了銀行B, 銀行C, 銀行D....... 因為這層樓而發大了的餅,餅的原身沒有了,整個餅也如泡沫般消失,剩下的只是這層樓,也即是原抵押品。


這幾年股巿為甚麼會一直上升,因為有人買股票,股票的發行量大了,買股票的人也多了。可是買股票的人除了散戶外,最多的是我們口中的大戶,那些大戶是誰?是基金公司、投資公司、保險公司、還有銀行。而基金公司、投資公司以及銀行的錢又是哪來的呢?除了存戶或者投資者的錢外,還有那些以抵押品做擔保的借貸。


借貸有期限,期限內要還錢,而這又去到兩個樽蓋十個樽的故事。因為要贖回這些產品,手上現金肯定不夠,只能向其他銀行再借錢。若有些合約因為抵押出事而變成廢紙,而其他銀行都自身難保不肯借錢,唯有CALL LOAN,或者變賣資產了,其中包括手上的股票。


錢究竟去了哪?


菩提本無樹,明鏡亦非臺;


本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埃。


 


引申問題:


各國政府救巿的意義何在?


如果不救這些投資銀行的話,銀行倒閉,整個金融體系也會出事。可是救巿呢,就要維持這塊已發大的餅,就如走進黑洞中,你不知道這塊餅已發得有多大。


為甚麼冰島、南韓、巴基斯坦這些國家面臨破產危機?


金融海嘯,民間機構、銀行等過度的投資;過度倚賴海外投資國家的外匯儲備大幅縮水;銀行放款遠高於存款;赤字與貿易逆差令貨幣貶值。債務高於收入,債務到期,就要還錢,無法還錢於人,就要破產,資產可能要被債權人接收。


星期日, 10月 26, 2008

昂平

繼上次龍脊之後,公司小花早前又問我何時帶她們再行山,我答應了她這兩個星期去。本來安排好的東涌至大澳的輕鬆行山路線,不知怎地最終變成了昂平360來回的一日遊節目。


大嶼山去過無數次,天壇大佛拜訪過好幾次,昂平棧道也走過,可是心經簡林著實未去過,360也未坐過,或許這也算是人生的另一種體驗吧。



上面這張相片攝於天水圍巴士站。
















星期五, 10月 17, 2008

藏龍石澗行(下)-續探深山小藏龍

小藏龍石澗無法與藏龍石澗相比,可是小藏龍上段那些荊棘及碎石路,與離開藏龍時那段石頭路奄悶程度不相上下。有位朋友說,你有多少開心,你就會有多少痛苦。或許凡事都要有代價,想要訪龍,沒有一些波折怎麼能行呢?而且太輕易得到的東西,我們不懂得珍惜。這些石路,也算是一次寶貴的體驗。



上面這張相片為離開藏龍時所攝。終於見到山頂,精神為之一振。



此張相片是進入藏龍時所攝。身於深山,你不知道自己究竟身在何處,離開森林,站在山頂,才驚覺原來我們已走了這麼遠。那時才知道,上次我們過完三險後,就是沿著如長蛇般疤痕的山泥傾瀉位置附近的山路爬至最頂,再找到郊遊徑離開。


 


下面第一張相,是小藏龍的入口。這個入口,看起來好像些難度,爬起來,知道自己還行。只是我的背包好像太大了,經常卡住。第二張相,則是離開那條奄悶的石路的,終於見到似樣的瀑布。


此時才知道,小藏龍也還不賴嘛。



小藏龍的瀑布並不多,相較於藏龍,則又是另一種風格。


 

 


離開小藏龍,天色已開始暗了。我們加快步伐離開石澗,幸好趕及天黑前出澗,時間掌握得還挺好。這一天,很充實,很愉快。


 


藏龍石澗行(下)-續探深山小藏龍


藏龍石澗行(中)-初訪藏龍覓有蹤


藏龍石澗行(上)-秋日再訪黃龍坑


藏龍石澗行(中) - 初訪藏龍覓有蹤

同樣是大嶼山的石澗,同樣由東涌出發,我們訪的石澗還真是一個澗一個樣,各有風格。彌散石澗,水流不斷,一瀑連著一瀑,澗道開揚,水非常多,讓人感覺到靈氣,還有秀氣,而藏龍石澗,澗沒彌散多,水也沒彌散多,但每條瀑都氣勢磅礡,讓人感覺到隱,還有峻。



藏龍不愧為藏龍,初初起步,我們覺得這條瀑景色沒甚麼特別丫,水及石塊也沒有彌散的漂亮。可是當我們繼續走下去時,才知道人不可以貌相,澗也不可以貌相,我們不應該以第一印象去認知一個人,一條澗。藏龍的特別之處,需要你去繼續深入了解。



普通的石頭,普通的流水,不普通的東西原來就藏在這些普通東西的後面。



看見一些端倪了嗎?



端倪不在這,在.....



此瀑名為「龍髯瀑」,像不像呢?


相片照了全景,所以感覺不到那股氣勢,若果人在現場,會覺得自已非常渺小。



近觀....



繼續上路。



回首,原來我們已攀過了一條峭壁。




水流下方,能想像到是甚麼樣子嗎?對了,若跌下去可不得了。



有誰能告訴我這條瀑叫甚麼名字嗎?上面是龍的鬚,這條呢?又是龍的...




藏龍的瀑不算很多,但每一條都很精采。





滴水穿石,瀑流成潭,一條條瀑布由此而成,一條條澗也因此而來。



照風景者,被人照....  他們兩人,成為了我相中風景的一部分了。



側看,正看....



上看,下看....



以下兩張,再下看,上看.....




行行重行行, 到了鬼頭石了。



為何稱為鬼頭石呢?這塊大石究竟從何而來?壓在瀑頂。




托塔天王?


 


這條瀑最特別之處是那一塊塊黑色的小石塊,有點像棋子。




左源,還是右源?我們去到了分叉路口。最終,我們選擇了路程較長的左源。下面第一張只是做個樣子,不是從這邊走啦,我們要走左源。


 



飛絮瀑


 


一看這條瀑就知道我們沒可能沿瀑攀啦!放心,瀑旁有山路可以繼續向上。



自此之後,我們開始了一大段瀑漫長的石頭澗道之旅,這些石頭是一早已有,還是夏天那場暴雨帶來的呢?




終於走完悶石澗了,我們走上了郊遊徑,去到了觀景台。此時,又要到人生交叉點,我們也要做出選擇,沿郊遊徑下山呢?還是攀多條澗,續走小藏龍?


下一篇:續探深山小藏龍


 


藏龍石澗行(下)-續探深山小藏龍


藏龍石澗行(中)-初訪藏龍覓有蹤


藏龍石澗行(上)-秋日再訪黃龍坑